大家來說村史寫村事(楊銘欽攝2010.10)
大家來說村史寫村事
走讀社區:報導我所知的故事
編撰教寫/邱美都
一、
將你要介紹的熟悉主題打ˇ
1.□土地契約
2.□來台始祖 3.□主要姓氏 4.□地名來源
5.□四門
6.□土地公 7.□村莊俗諺
8.□族譜 9.□秀才保正 10.□古厝
11.□牌匾碑 12.□公媽龕 13.□傳說 14.□日治時期 15.□廳堂家廟
16.□祭祖或拜拜 17.□古文物
18.□在地詩歌 19.□學校或漢學堂
20.□戰爭或災難
21.□道路街巷 22.□商店或市場
23.□圳溝池塘
24.□動物花草樹 25.□機關單位 26.□產婆醫生
27.□牛埔或進塔
28.□社區團體 29.□農會或特產30.□語言腔調 31.□光榮事件
32.□古蹟老建築
33.□特殊事件 34.□老樹
35.□地圖
36.□老照片
37□文人或藝術家38.□自家故事
39.□社區活動
38.□廟 39.□教會 40.□店家 41.□相鄰社區
42.□社區地理環境 43.□人物 44.□其他( )
二、
用100-500字寫出你要報導的社區主題故事
(人地時事物、名稱、說話、動作、環境、事件過程結果、影響、感想)
報導標題
|
古井水真好
|
撰寫者
|
周阿銀
|
邱垂都指導
|
撰寫類別
|
古建物
|
口述者
|
周阿銀/1960年出生
| |
撰寫時間
|
2010.11.10
|
社區
|
彰化縣秀水鄉埔崙村
| |
古井水真好 文/周阿銀
彰化縣秀水鄉埔崙村蘇周巷46號的三合院,在地人叫做周厝,周厝有座圓形的古井,1960年出生在周厝的周阿銀表示,她母親已經八十幾歲,是周家的童養媳,在她住進周厝前就有這口井了,推估是一座百年古井。
早年農業社會生活不發達,周厝十幾戶人家,近百人族親同住三合院,全靠這口井水生活,古井水質很好,夏天井水清涼,冬天水暖舒適,煮飯菜與飲用水都很方便,用井水洗白色衣服也不會變黃。周阿銀回憶童年每日皆可見女長輩,聚集古井邊洗衣物,邊洗邊談天,熱鬧極了。周阿銀經常拿起井邊的小水桶,拉著長繩子,將水桶丟入井裡,用力搖繩讓水桶翻身裝滿水,在用力拉起,然後將井水帶回家裡。
晚近,周厝人家多半已經搬走,只剩兩、三戶人家居住,他們都飲用自來水,所以百年古井早已退休多年。如今想起周厝的古井,讓周阿銀相當懷念呢!
(350字)
|
報導標題
|
婆婆敎做粿
|
撰寫者
|
邱鈺惠
|
邱垂都指導
|
撰寫類別
|
古厝生活
|
口述者
|
周阿銀/1960年出生
| |
撰寫時間
|
2010.11.10
|
社區
|
彰化縣埔心鄉東門村
| |
婆婆敎做粿
文/邱鈺惠
2010年11月10日晚上7點到9點,在永靖高工的永靖社大「走讀社區讀書會」第三次聚會,由笑容可掬的周阿銀上台分享婆媳情。
1960年出生在秀水鄉埔崙村周厝的周阿銀,21歲嫁入埔心鄉東門村陳家,新郎是陳柏晴。什麼家事都不會做的新媳婦,被外號「大胖糯仔」的婆婆叫到身旁,一邊示範芋粿製作方法,一邊說:「汝愛加看加學寡兒,阮無法度一世人替陳家做粿……」。就這樣周阿銀傳承婆婆做粿的手藝,不管是芋粿、鼠殼粿、粉粿,還是肉粽等傳統小吃,都因料多味美受到兒女或左右鄰居的讚許。
雖然陳家老婆婆已在1987年離世,但是婆婆教做粿的婆媳情,迄今仍讓周阿銀感念。這段東門村的粿香故事,讓同樣為人媳婦的邱美都、邱鈺惠與莊富眉等人感同身受。(300字)
|
報導標題
|
老木的話
|
撰寫者
|
莊富眉
|
邱美都指導
|
撰寫類別
|
自家故事
|
口述者
|
莊富眉/1963年出生
| |
撰寫時間
|
2010.11.10
|
社區
|
彰化縣永靖鄉瑚璉村
| |
老木的話
文/莊富眉
永靖素有台灣苗木的故鄉之稱,就在彰化縣永靖邱氏宗祠的西北方,有家生意興隆的岩功種苗園,地址是瑚璉村中山路二段249-1號,老闆娘莊富眉1963年出生,歡喜談起滿足的生活體驗。他與丈夫所經營的種苗園專賣果樹、水果苗、盆景、花卉等零售或批發,由於堅持品質與信用,獲得顧客的肯定。
因緣際會之下,莊富眉走出家庭,2010年參加社區大學的學習殿堂,認識許多老師和朋友,獲得心靈成長。10月份參加永靖社大「走讀社區讀書會」,認識同村的邱美都老師,她專業又熱情地推動地方文史工作,那份自信美感染了莊富眉,感染了所有的學員。現在,莊富眉已經能勇於提筆尋找生活足跡,以「老木」的筆名一點一滴紀錄社區故事。(290字)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