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0日 星期六

楊本縣敗龜泉穴

楊本縣敗龜泉穴

分類:米鄉埤頭
2011/10/06 18:08

樹下講古,來講小埔心的古早代誌(楊銘欽攝2011.8)

      楊本縣敗龜泉穴               /邱美都
 

小埔心流傳一段楊本縣敗地理的傳說,話說1812年彰化知縣楊桂森獻匾「成就最上」,據傳是表面向合興媽祖廟示好,心中卻盤算破壞熱鬧的小埔心街地理,他看出此街低窪卻具「龜泉穴」好地理,尤其是街北龜頭穴處還會湧泉。於是假好心告之庄民,若要小埔心興旺,需在街北立神,孰料表面立神,卻在龜頸穴土裡,偷埋沾有烏狗血的彎鐮刀斷龜氣。又說為避免小埔心街缺水,需在街尾挖水池,庄民不疑有他處理之,沒想到卻反藏污納垢增穢氣。據說庄民逐漸感受地方不平靜,械鬥與火災連連,還出現不少殘缺的庄民,讓庄民百思不解,何以地方事業不順,人畜不寧?

在地文史工作者王振銘談起這段傳說,戰後幸得合興媽祖指示,1961年遷移街北福德祠[1],從土裡挖出彎鐮刀片,又將街南三大水池[2]用土填平,晚近因實施都市計畫,水池被填平,陸續興建為商店住宅。倘若仔細閱讀,在地文人許煥章所撰寫的〈合興福德祠沿革序〉,首段所記載的源起與遷建經過,再對應背後不為人知的傳說,那就耐人尋味了!

粵自清乾隆時代,合興福德祠宇設置於本村文鄉路之北郊,約有兩百餘年之悠久。後來村民事業之不振繁榮,以為福德廟之有關,因而信眾與村長戴川滸協議遷移他處,以請天上聖母指示,其地不適宜,則欲擇吉區於合興國校西側,在於民國五十年間乃創立祠堂,粗構數椽,以土壁瓦蓋,若蝸盧之庳漏。(1993,許煥章,合興福德祠沿革序首段)



[1] 小埔心街北福德祠舊址在今崙子南路與彰水路叉口加水站,後遷合興街與大同路叉口處現址
[2] 小埔心街南三大水池,出現在1926年古圖中,今文鄉路南段水果店與巧如服飾店家南面到空地。
合興宮的古龍柱(楊銘欽攝20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