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明珠—
彰化縣芳苑鄉26村地名小故事
文/邱美都
ㄧ、漢寶村:最北端、漢寶溪排水和福興鄉為界,難以萬興排水溝(牛肚溝)和新寶、新生村相鄰。養殖魚池多,些許稻作。漢寶國小1941年創校。18平方公里。2004年4099人
(一)漢寶:舊地名漢寶園,是漢寶的旱田。
(二)海尾:靠海,海的末端舊河床,三分之ㄧ漁業,其他務農。主廟天寶宮主祀九天玄女。
(三)下頭寮仔:指下方的寮舍又稱南漢寳,稻米蔬菜多
(四)大簇寮:位在漢寳西方,因曾有幾戶聚居建寮舍形
成聚落而得名。
(五)北漢寶:北方的漢寳聚落
(六)ㄧ二三四五工區:又叫一二三四五號,1941年日本官營移民村八洲村,當時規劃每戶五人共20號,移民村取自舊濁水溪浮覆地。三工區庄廟鎮安宮主祀媽祖。五工區有順安宮主祀天上聖母。
|
二、新生村:原為溪底,日治時期曾屬草湖庄、沙山庄。1932年保安林解除地設日本官營移民村「秋津村」,街道整齊。戰後改國光村,1952年析分為新生村、文津村。1952年設草湖國校新生分班,1961年獨立為建新國校。
(一)三十戶:日移民村三十戶,原名山北,目前崙腳村崙腳遷入。陳大姓,庄廟三太宮,主祀中壇元帥。種水稻、西瓜、花生。
(二)二十七戶:日移民村三十戶,原名川邊,種水稻、白蘿蔔、蘆筍。庄廟北天宮,主祀萬府千歲。
(三)十戶:日移民村十戶,原名川合。
|
三、新寶村:日治時期曾屬草湖庄、沙山庄,戰後獨立為新寶村,養殖漁業為主,境內有漢寶海堤和王功海埔地。1968年成立王功國小新寶分校,1981年獨立為新寶國小。
(一)牛肚溝:位在台17線上,牛肚溝(萬興排水溝)旁
(二)牛埔頭:為土名,現為新寶,北有土龍溝(新寶排水溝),黃為大姓,庄廟保順宮主祀保生大帝。
|
四、崙腳村:日治時期曾屬草湖庄、沙山庄,舊地名大崙腳,因庄北有沙崙,位在沙崙下方得名。戰後獨立為崙腳村,糖鐵經過。庄民以「大突陳」姓為多。主廟崙德宮主祀池府千歲,庄民種植水稻、蘆筍、西瓜、花生為主。
|
五、建平村:日治時期曾屬草湖庄、沙山庄,糖鐵經過,戰後獨立為建平村。
(一)
王功寮:日治時期為荒埔地,墾民從王功至此建寮,分為頂王功寮、下王功寮。頂王功寮北山宮從王功福海宮分香,主祀天上聖母。下王功寮福安宮主祀天上聖母,林為大姓,庄民種水稻。
(二)
八甲湖:原被沙崙環繞成湖的荒埔地,八甲指廣闊,戰後才入墾,庄民種水稻和蘆筍,庄廟龍鳳宮
(三)
草湖:乾隆年間福建泉州陳耀錦、耀顯、耀猛入墾。分屬建平村和草湖村,因長滿草的低窪地得名。庄廟保安宮主祀王孫大使,陳氏攜帶渡台。以大突陳姓為多,種水稻為主。
|
六、草湖村:日治時期曾屬草湖庄、沙山庄,戰後獨立。1962年攝二林初中草湖分部,1964年獨立為草湖初中。境內草湖和崙腳寮,據說早年崙腳寮居民多半從崙腳村遷入搭寮得名,居民以大突陳姓和林姓居多,種植花生和水稻,五年前出現葡萄園。主廟順天宮,主祀吳府千歲。
|
七、文津村:日治時期曾屬草湖庄、沙山庄,1932年和新生村同屬秋津村。1931年創立草湖公學校(筋草湖國中位置),戰後獨立為草湖國小遷至今址。1952年獨立,境內有舊趙甲排水和台糖鐵道經過。
(一)
中平:屬日本官移民村,有30戶150人,因在南原和東口中間得名。日治時期設有日本小學「秋津尋常高等小學校」故稱學校殿。林為大姓,種西瓜、蘆葦、花生、水稻。庄廟代天宮主祀五府千歲。
(二)
東口:屬日本官移民村,位在中平和南原之東得名。洪、陳為大姓,種植葡萄、紅龍果、蔥、水稻。庄廟福安宮主祀天上聖母。
(三)
南原:屬日本官移民村,有33戶179人,位在中平和東口之南得名。洪為大姓,種植葡萄、花生、水稻。主廟南巡宮主祀五府千歲。
|
八、五俊村:1901年屬深耕堡埤腳庄,1920年屬沙山庄,戰後獨立。因境內最大聚落五圳雅名為五俊。1963年社後寮國小五俊分班,1968年改
民權國小。
(一)
五圳:舊地名五圳頭,因五條圳經過得名。嶝山堂洪為大姓,種植花生、蘆筍、水稻,庄廟巡按府,主祀溫府千歲。
(二)
埤腳:舊地名頂埤腳,位於二林溪埤圳下方得名,嶝山堂洪為大姓,種植花生、水稻,庄廟順正宮主祀巫府千歲。
(三)下埤腳:位於埤腳之下方得名,清代由二林溪入港的帆船到達埤腳橋。嶝山堂洪為大姓,種植花生、水稻,庄廟巡天府主祀五府千歲。
|
九、王功村:後港溪流經,有王功海補新生地。1901年屬二林下堡王功庄,1920年改沙山庄,戰後獨立。除後港聚落外,尚有王功聚落,分屬王功、博愛、民生、和平、興仁五村。王功又名王宮,因港口處有王爺廟得名,林為主姓,居民插蚵為多。清道光年間王功和番仔挖為港口。
|
十、博愛村:北有後港溪流經築堤防,曾屬王功庄、沙山庄,戰後獨立。東部聚落,西部永興海埔地,境內有王功國小。
|
十一、興仁村:舊趙甲排水流經,曾屬王功庄、沙山庄,戰後獨立。境內除王功外,還有下方的「下莊子」,居民種植水稻,林、黃為大姓,庄廟龍天宮主祀池府三千歲。
|
十二、民生村:曾屬王功庄、沙山庄,戰後獨立。主廟福海宮主祀天上聖母,據說原為漁民在王功庄南的青龍崙建土角廟拜媽祖,1812年楊知縣倡建天后聖母廟,立旗竿兩座,鑿龍泉井。1829年笨港縣丞沈應清贈匾「慈航穩渡」。
|
十三、和平村:曾屬王功庄、沙山庄,戰後獨立,屬永興海埔新生地,未作土地利用。
|
十四、永興村:曾屬深耕堡外溝子墘庄、沙山庄,戰後獨立。1950年成立芳苑國小永興分班,1957年改為育華國小。境內的外溝子墘因位在溝邊得名,或因在二林溝子墘外得名,又叫三林港,1717年港口有網寮捕魚,商船至此,港水入至二林社止,當時已成街。1920年改名溝子墘,戰後復名。洪林陳為大姓,庄廟復興宮主祀媽祖。
|
十五、三合村:境內二林溪流貫,曾屬深耕堡後寮庄、沙山庄,戰後獨立,因由過埤、埤北、內溝子墘三聚落得名。
〈一〉
過埤:聚落北方有攔截二林溪的埤,經過此埤抵達的聚落叫過埤,芳苑工業區設立,有些人家遷至內溝子埤旁居住,也叫過埤。
〈二〉
埤北:二林溪攔截埤圳東方叫埤北,庄廟法主公廟主祀法主攻,洪為大姓,種植蘆筍、花生、水稻。
〈三〉
內溝子墘:因位在二林溪旁得名,為了要和永興村溝子墘區分,取名為內溝子墘,洪為大姓,種植水稻和花生,庄廟迴龍宮主祀福德正神。
|
十六、後寮村:曾屬深耕堡後寮庄、沙山庄,戰後獨立,境內芳苑工業區閒置,1950年設立芳苑國校後寮分班,1957年改後寮分校,居民屬於柏埔堂和嶝山堂洪姓,種植花生、水稻。庄廟龍鳳宮和福壽宮主祀玄天上帝。
|
十七、頂部村
|
游游也想要一顆海的明珠(邱美都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