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林臨時鐵路試車後,將拆掉1905年闢建的老鐵軌〈楊銘欽攝2009.11.10〉
員林鐵路穀倉〈邱美都攝2009.08〉
從員林立庫今昔想未來 |
(地方/彰化縣)
文/楊惠倪
座落員林鐵道旁「員林立庫──鐵路穀倉」從六十五年起,成為台灣進出口貿易起飛的代表建築,而後因台中港開通,荒置二十多年,直到2003年由在地文史工作者成功搶救,登記為彰化縣歷史建築物,免遭拆除命運。近年閒置空間再利用,成為「員林萬花筒藝術館」。
員林立庫是社區老友,壯觀地矗立在靜修路50號,十層樓高的圓形立體建築物,前後左右寫著「台灣員林鐵路穀倉」,斑駁的油漆字配上古樸灰泥圓桶,東臨鐵軌,進出站的台鐵列車十分忙碌,穀倉西是寬闊的台鳳廣場,成為大型活動和夜市的最佳場所,西北方的馮厝、賴厝、黃厝三合院,橫列在雙平路旁,是南平聚落發源地,還有穀倉北面的國軍眷村,空留十九戶平房老記憶。穀倉西面小路是古道,古道旁的北門百姓公留有幾塊日治時期修建的捐金石碑,加上南平兒童公園、南平活動中心,成為社區民眾活動聚會主要場所。
員林立庫主要運作分為進倉、出倉、翻倉、清倉四種,其興衰就在十年間,大起大落的命運,見證台灣經濟歷史,員林立庫正門鐫刻員林散裝穀倉《落成記碑文》: 台灣鐡路管理局貨運服務所,為公營儲運機構。年來,由於經濟發展快速,配合政府推行進口穀物散裝運輸一貫作業,計劃疏運港口壅塞,乃斥資並承台灣區糧食發展基金會之資助,興建鐡路內陸倉庫十萬公噸,以提高儲運效能。新建員林散裝穀倉面積二千九百零五平方公尺,可容儲穀物一萬零五百公噸。自六十三年十二月興工,於六十五年六月完成,耗資三千柒百萬元,提供現代設備,革新貨運服務,對貨暢其流,功能宏大,丁茲落成,謹綴片言,以誌紀念吳正北 謹誌中華民國六十五年六月穀旦/員林立庫落成記碑文立庫頂倉 曾經以員林鐵路為主題獲2005年彰化縣磺溪報導文學獎的邱美都表示,鐵路穀倉扮演扶助台灣中小企業的主流,也是促進中部農產品加工所需龐大玉米、大麥、小麥等穀物進口,員林立庫興衰,見證台灣經濟發展。二00二年危機來了,參加搶救行列的張健信描素,當時他和邱美都等文史工作者認為: 一張公文,加上一筆拆除費,就要終結這座全世界最大最有特色的立體倉庫嗎?就要將代表台灣經濟成長的地標移除嗎?一座曾背負台灣經濟歷史的建築物,曾紀錄員林鐵道的特殊產業空間,一座不礙眼不礙事的老友,沒人聽見他低沉的怒吼嗎? 終於透過彰化千高台文化協會的積極認養,員林鐵路穀倉在二00三年六月列入彰化縣歷史建築物,隔年正式規劃認養這座屬於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的員林鐵路穀倉。這座世界性的獨特穀倉規劃成「彰化縣萬花筒藝術館」,成為參訪的好場所。到底員林立庫未來如何?關心社區發展的邱美都認為,員林號稱台灣大鎮,相較之下,觀光產值不升反降,吸引外地過客魅力不復往昔,倘若員林人不加以思考,那麼員林成為觀光邊緣區的範圍將越擴越大。在員林鐵路高架化進行中,如何活化員林鐵路觀光文化圈呢?邱美都老師的想法是:「員林鐵道文化的再開發,會是活化員林觀光產值的曙光……」 對於員林鐵道西岸帶狀閒置空間活化的行動,二00二年從搶救員林立庫開始,經過整理環境、田野調查、建立檔案、培訓宣導、空間經營等等,期間的確費一番功夫,今日終於引起注意了。不少人常問起:「搶救後的員林鐵路穀倉未來如何?」認養鐵路穀倉的千高台文化協會理事長張健信說: 建立員林立庫外部環境歷史文物、藝術及生態環保商品推廣點,除活化員林區休閒文化產業、促進就業外,也將促成員林立庫轉化為萬花筒藝術館早日實現。有人願意付出,是否也該有人支持,期望人們有機會走進台灣鐵路員林穀倉神秘世界,體會那段台灣經濟巔峰的歷史。 員林鐵路穀倉存在三十年的身影何在?一向關心員林文史發展的邱老師認為古蹟遠比遺址好,遺址又比博物館實際,而博物館只不過是當歷史遠去和消失之後的補救罷了!倘若人們連像根一樣重要的文化財產,古蹟、遺址、博物館都忽視的話,那麼空有繁榮進步的文明是危險的……在這群極力想活化穀倉的朋友身上,似乎讓社區的歷史文化再度露出曙光,這是員林鎮之福。
[2007/10/27]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