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員林分會首位主教李小龍,贈送村史《南們大腳印》做好國民外交。
左起邱美娟、邱美都、李小龍、劉麗珍〈楊銘欽攝2010.08)
遇見李小龍
文/邱美都
2010年中興支聯會家譜中心在員林國小活動中心舉行三天家譜展,7月11日
星期天上午,帥氣十足的美國籍主教李小龍現身會場,歡喜與邱美都、邱美娟、李采緹、劉麗珍等人分享,他在員林傳教的故事。
Bruce Otterson中文名字翁榮孝,又名李小龍,1959年在美國加州出生,1977年到台灣傳教,先後住過六個城市,包括新竹市、竹南鎮、霧峰鄉、台中市、田中鎮、員林鎮,1980年3月擔任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員林分會首位主教,前六個月擔任主教傳播福音,後五個月擔任會長推展教會行政,1981年12月22日
在員林教堂,喜悅為劉麗珍等人洗禮後,隔天離台。1998年李小龍遷居美國猶他州,生七個孩子,和家人感情良好,他因從事直銷事業,經常往來台灣,其中以山竹果汁在台經銷通路最好,七月已達到五萬人,目前是鑽石級直銷商。
李小龍家傳六代皆任主教,如今事隔三十年,問起這名國台語流利的李小龍主教,對員林印象如何?在他的記憶中,1980年的員林屬於人情味濃厚的鄉下小鎮,人情味比北京香濃動人,他表示相較於北京人的冷漠,員林人謙卑、真誠,與人相處單純不複雜,員林人深愛自己的土地,他常被員林教友感動,感動員林人是那樣深愛自己的國家和土地。
李小龍表示,員林人的熱情和友善遠超過美國人,他提起當年經常走在員林街道,常有未曾謀面的員林人,主動且真心和他打招呼,願意和他做永遠的朋友。好幾次他走過鄉間小徑,若遇婚喪喜慶正在聚會吃飯,他常被熱情叫進三合院一同用餐,身處異鄉的他感受在員林處處皆朋友的溫馨。甚至,里長或會長等,經常主動打電話給他,要他到家裡飲茶吃小點心,讓他感受大家庭溫暖。
最讓李小龍感動的是,縱然他已離台數十年,但因做傳銷工作的關係,常有機會往來台灣,他總是被邀請回員林聚會,遇見早年好友溫情依舊,真摯情誼宛如勾過指頭蓋過章的牢固友誼,這是他從員林人身上學到與人真誠相處的好榜樣。
台灣與美國文化有許多不同的差異,尤其是宗教信仰更是迥異,李小龍知道員林人很尊敬媽祖,他特地到車站前中正路媽祖廟,了解員林人祭拜媽祖的儀式,欣賞在地人為媽祖所蓋的美麗建築,他認為員林人信媽祖和美國人信基督的心是一樣的,都是要人向善去服務別人。李小龍經常閱讀有關中國與台灣文化的書籍,所以有時他會覺得自己比一些臺灣人還了解台灣文化。
邱龍女與李小龍比文比武看誰瞭解台灣文化(楊銘欽攝2010.08)
他隨性低唱台語流行曲《雙人枕頭》、國語流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還以「林仔街」、「員林北門」、「邱美都」等語詞為例,流利地標示國台語羅馬拼音。李小龍中肯的見解、博愛服務的理念、良善親切的態度,加上暢通的國台語,讓在場的朋友感受到他是台灣人永遠的朋友。
李小龍2010年盛暑再度踏入員林,直呼:「差太多了!」過去員林車站後面盡是田野矮舍,站前員林街只是稀鬆幾家簡易店家,但今日員林車站前後高樓林立,招牌比比皆是,熱鬧景象天壤之別,員林街的生活景象進步許多。
李小龍主教真誠表示,他一向相當喜歡員林,在他心中不管員林如何改變,三十年了,當他回到員林這塊熟悉的土地,發現員林人依然念舊又熱情,他佩服員林人重感情的良善個性一如往昔。他如數家珍地念著喜歡的員林小吃,例如謝米糕、中華鍋貼、北門肉粽、木瓜牛奶、蜜豆冰、荔枝、芒果、燒餅……。接著念起在地好友劉麗珍、邱美娟、藍育仁、陳淑惠、陳昉、李鶴汀、蔡日新、楊緒浤……當然還有剛剛才認識卻一見如故的邱美都。
經過一番對話,邱美都將李小龍真誠的話語收錄在員林北門村史,屬龍的邱美都自稱邱龍女,立刻擺開架勢和深愛台灣文化的李小龍,比文比武一番,看誰比較明白臺灣文化。邱美都攤開員林村史《南門大腳印》,用圖片解說員林風情,並歡喜贈送這本書給李小龍帶回美國,期盼李小龍持續成為國民外交的文化天使。
家譜展在員林(楊銘欽攝20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