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果山油桐飄香(邱垂都攝2010)
詩的花蕊飄香
文/邱美都
現代詩的語言張力強韌多元,無拘無束且形式不拘,現代詩的共鳴性在感動,詩可表情、表志、表象,或是無限的可能。在《生活的文學花園現代詩篇》,員林社大台灣文學班的夥伴提出八篇與生活有關的作品,他們是康原、張碧霞、邱美都、曹武賀、李翠玉。康原在新詩教室裡,強調生活背景與經驗對人的影響,因此,透過觀察體驗和領悟後的感受,就是現代詩最佳的題材。藉由生活意象反應所見所聞所思,可拓展詩人與讀者的想像空間,刺激詩人與讀者關心詩社會;為了開啟詩的新視野,學員自由嘗試創作詩的新可能。
康原《回鄉的路》是為了引導回鄉的彰化人,一條路通往記憶的鄉土,在排比的形式上,展現家鄉印象的圖騰。擅長寫詩的張碧霞,在網站上有專屬的《夢想家》專欄,這首《玉山》是節錄自彰化縣第四屆磺溪文學獎《百岳遊記》中的一首,而《番仔崙天籟》是張碧霞今年度,撰寫番仔崙村莊故事後的卽興詩,各有值得欣賞的特色。平時喜歡看書的曹武賀,將員林平原的發展融入詩中,另一首《季風》同樣是長年在彰化海口的漢寶村踏查後,所寫下的地方人文生活詩作…倘若能進一步了解員林與和漢寶村莊歷史,那麼閱讀起來,就別有一番共鳴了!
邱美都的《大甲媽祖繞境》算是她的處女作,能在全國大甲媽祖繞境徵詩中脫穎而出,對於新人鼓勵性很大。《興賢鐸聲》是2003年SARS寫給興賢書院志工親子朗誦的作品,都深具鄉土文學教育的價值。還有李翠玉《與陳胤話詩》是文學班師生參訪陳胤後的感言;游素蘭的《樓梯》是對生活事物的感懷。新詩的作者都是忙碌的上班族,工作之餘,有勇氣提筆寫詩,值得鼓舞喔!
我們深知,好詩本來就該有諸多想法,要禁得起玩味和思考,最後由幾位夥伴在研讀蕭蕭的詩後,即興寫下《詩的語言》,或許我們文學花園裡的詩,尚屬含苞階段,淡淡花香仍舊飄溢,個中的韻味,有待讀者心靈媒介。綜觀九首新詩,生活文學味濃濃,雖非極品,在實驗的文學花園裡,卻全是充滿希望的花朵。重要的是,我們的詩,紀錄此時此刻我們的聲音,邀請停下腳步欣賞,心靈的悸動或許因詩搭起橋樑。
對於詩的生活文學花園,我們還在努力的伸展。
(摘自康原‧邱美都/台灣文學日日春/晨星/2006)
我是詩 詩是我 你是詩 詩是你 你我是詩 詩是你我
游游是詩 詩是游游
(邱美都攝20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