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3日 星期一

詩說〈三塊厝後路〉故事

詩說〈三塊厝後路〉故事

分類:走讀社區
2012/02/21 19:37

    三塊厝後路 
               /邱美都

  東山 日頭出
  江黃高 三塊厝
  頂价厝 中脊厝 南爿厝
  晴耕雨讀真可取

  山跤是林仔街內路
  牛路巷仔通牛埔
  放牛食草耍歸晡
  逐家甲意行後路
  路北 牛埔頭佇先祖
  馬舍公保庇有前途
  路南 麒麟坑飛鷹搏兔
  中州生湠好水土

  鹹酸甜 百果味
  蜂蝶雙影情袂離
  一條三塊厝後路
  牽手的人生路途
員林三塊厝後巷藝術步道討論會(邱美都攝120213)


詩說〈三塊厝後路〉故事
                                   文/邱美都

    這首易讀易懂的〈三塊厝後路〉,是在地人邱美都特別為三塊厝後巷所書寫的臺語詩,以在地角度,將共同記憶土名、聚落、特產、傳說、愛情等元素融入詩中,透過庄內古巷,短短三段,點出員林古庄三塊厝的人文歷史故事,勾起百年的生活記憶情懷。

   首段傳揚客家精神
    首段記錄員林三塊厝地裡位置、姓氏聚落、地名來源,還有三大江氏派系族裔祖厝,傳衍晴耕雨讀的客家精神文化。「東邊山日頭出」,從三塊厝地理位置談起,位在員林東面百果山下,成為員林最豐富的自然資源區,東邊日出象徵此地旭日東昇,多元文化資源帶來無限契機。
    「江黃高三塊厝」三姓氏聚落,成為1759年已成庄的三塊厝地名由來,尤其是江氏望族枝繁葉茂,二百多年來一直員林鎮第二大姓。遙想1744年,江東興家族最早入墾三塊厝牛埔頭,族裔繁眾散居三塊厝、牛埔頭、蔴蘿凍、鎮興、大崙坑、浮圳、奄頭、東山、三條圳等地,其中以1768年已成庄的鎮興居多。
    現今三塊厝山腳路東面、後巷兩旁,連成線狀民居,由北而南分別有黃厝、江長庚堂、高厝、江詒謀堂、江濟陽堂、江慶和堂等。生活在山腳路後巷人家,自古暱稱江長庚堂為「頂价厝」,江詒謀堂為「中截厝」,巷南為「南邊厝」。三塊厝山腳路線狀聚落多半為臺語化的客家人,他們「晴耕雨讀真可取」,成為員林先民文化的重要發源地。

◎中段紀錄三塊厝後巷重要據點
    這首詩第二段描寫山腳路是林仔街重要的內路古道,平行於內路的三塊厝後路,是庄民的生活便道,紀錄路北、路中、路南的傳說與生活習俗發展。
    「山跤是林仔街內路」意旨員林鎮古名「林仔街」,南北向的三塊厝山腳路是東區的重要古道,後巷佈滿許多東西向小道,可通往各聚落三合院。後路中段「牛路巷仔通牛埔」,是在地耆老津津樂道的記憶,早年牽牛到牛埔吃草的主要小巷,充滿百年的懷舊故事。今日牛路巷可通往中州行政大樓側門與萬善堂。
    走趟三塊厝,沿路可遇到三合院優閒又熱情的耆老,他們成為最佳導覽人員,於是「逐家甲意行後路」、「路北牛埔頭有先祖」、「馬舍公保庇有前途」、「路南麒麟坑飛鷹搏兔」、「中州生湠好水土」等,種種的百年生活故事生動地出現眼前。

   末段點出三塊厝愛之路
    員林向來以水果和蜜餞聞名全臺,主產區以百果山和山腳聚落為主產區,加上2002年百果山納入参山國家公園風景區,更凸顯此區域之潛質和重要性。詩中「鹹酸甜百果味」,不但見證員林傳統產業,也隱喻繽紛人生如嚐百果,人生路途鹹酸甜皆有。還有「蜂蝶雙影情袂離」,寫實地告訴大家百果山豐富在地動植物,與人親暱共存的情誼。因而「一條三塊厝後路」,成為在地人「牽手的人生路途」,也是員林人愛的小路。
   
用藝術文化讓三塊厝再生
    作者邱美都長年深入社區撰寫九本村史,其中2007年撰寫《百果山的春天》,2009年撰寫《員林三塊厝》,兩本書二十萬字、五百張珍貴照片,為百果山與三塊厝記錄許多動人的生活足跡。期望,這條三塊厝後路,能因中州科大、在地人與政府單位等多所重視與規畫,用藝術文化讓三塊厝再生,帶動百果山風景區系統之活絡,嘉惠你我他。
員林三塊厝牛埔頭擁有飛鷹穴,近年已規畫為員林腳踏車公園、曹氏古墓古蹟公園、納骨塔、停車場等,圖為今貌一景(楊銘欽攝)

邱美都撰寫村史《百果山的春天》
延伸閱讀
村史《百果山的春天》電子書
員林鎮公所網站-認識員林-員林風情-百果山的春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