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譜家家親


員林中興家譜中心主任采緹用心辦理三天的家譜展(楊銘欽攝2010.07.11) 2010年七月九日到十一日中興支會家譜中心主辦家譜展讓員林國小活動中心溫馨四溢

員林家譜中心製作的耶穌家庭譜很吸睛(邱美都攝2010.07)
會場上播放約二十分鐘的山城故事,有座固若金湯的山內城在美國猶他州鹽湖城,費時五年建造而成的家譜儲存研究中心,主要是保存三百萬份家譜史料微縮膠卷的地方,每月處理來自世界各國上千卷家庭記錄。山內城工作員六十名,地下一流的辦公室恆溫十四度,但並不覺得像在地底下。由於岩質良好,原本評估在主隧道後方出水口可在
三百公尺深處挖掘泉水,沒想到才挖掘三十二公尺深就有甜美的活水湧出,比預訂水量多出四倍,每日有
九千加侖白花花的泉水湧出,在他們心中一切全託耶穌基督的福氣,才有這樣順利的美事降臨。
員林中興家譜中心主任采緹用心辦理三天的家譜展(楊銘欽攝2010.07.11) 2010年七月九日到十一日中興支會家譜中心主辦家譜展讓員林國小活動中心溫馨四溢
員林家譜中心製作的耶穌家庭譜很吸睛(邱美都攝2010.07)
透過臺灣家譜目錄、微縮膠捲、放映機,找到自家150年前五官邱萃英修攢的永靖忠實第家譜(楊銘欽攝2010.07)
山內城入口有座特殊門12.7公噸重,可抵擋一枚原子彈的爆炸威力,迅速自動鎖上,隔絕外力入侵。還有一扇較小的中門,同樣有阻擋爆炸的大力量。山內城設有特殊機器,過濾葉可提供新鮮空氣。遇到停電時會自動開啟循環系統,保持山內城正常的工作環境。 山內城每窖1090櫃,每櫃11個抽屜,每個抽屜48捲,每個微縮膠卷1200頁可保存36本家譜資料,共有三百萬捲。就連百年倫敦時報資料,用兩個抽屜的微縮膠捲九可完全保存下來。資料持有人可繼續保留正本,只要向代表人員洽談即可。
山內城有六十五台攝影機,已建立二十多國個人歷史,尤其是英法美等區域最多。微縮膠卷工作在猶他州未曾間斷,一頁頁一本本珍貴的資料,以驚人的速度進行保存工作,工作人員經通九國語言,處理每一個膠卷名字,它們試著揣摩資料理的人長相,讓資料不冰冷。 山內城圖書館主任是英國人,經驗好,喜歡這份工作認為相當有意義,它們的技術站在前線,擁有更先進的儲存技術。家譜學者相當團結一仝收集,集中保管,防止正本損壞的遺憾。花崗石山中保存可造福後代。這一切都是相信家庭團結一切美好、永恆。約二十幾年的保存工作,二十分鐘影片1987年在美國拍攝,教會相信人與人相關不可分,誰生孩子再傳承,人從土地來,語言出於塵埃。保有記錄可推動人更團結,把槍桿變成鐮刀,花崗石山城永久和平。
文/邱美都2010.07.11
邱姓族親會場相見一家親(楊銘欽攝2010.07)
觀看2010.04全國姓氏排行,才知道員林鎮張黃姓前二名,陳姓擠進第三名(楊銘欽攝2010.07.11)
透過網路科技建立家譜提供更多元服務(楊銘欽攝2010.07)
感性與知性兼容並存的活動(邱美都攝)
吳正龍分享平時研究的姓氏分佈情形,楊宗廷亞洲區域家譜顧問、采緹中興支聯會家譜中心主任、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邱美娟、作者邱美都、收藏家黃木井等專注聆聽。
專訪家譜中心教會三十年前創會主教李小龍,作者邱美都贈送員林村史《南門大腳印》做好國民外交(楊銘欽攝2010.07)
邱龍女與國台語流利的美國李小龍相較誰比較了解台灣文化
(楊銘欽攝2010,07)
作者邱美都肯定家譜中心的工作精神,贈送七本員林永靖村史供閱讀(楊銘欽攝2010.07)
後記 教友見證家譜的影響力
教友黃榮裕服務於台中法院,感概今日社會家庭教育功能不彰,讓法院人滿為患。因此,楊榮裕為三名子女細心記錄孩子的成長手冊,留下孩子每一個關鍵時刻的成長足跡,楊先生分享加入教會受益良多,他經常參加靜修國小親職教育講座,覺得學校相當用心辦理,他表示父母要陪孩子多讀書,經常安排家同共同時間,多與孩子個別談心,從小培養高尚的情操,建立好品德,社會才能溫馨。
一位看起來福態的八十幾歲耆老王者翔,一連三天都在會場導覽家譜的故事,住在台南的他是台灣省姓氏學會會員,一口氣準備十箱家譜展示在會場,讓人感動不已!趨前詢問,原來他的祖籍在上海鹽城,屬於王世禮派下世系。他是國民政府空軍運輸部隊服務,1999年臺灣對大陸開放探親,五月回到半世紀思念的家鄉。
十一點由楊長志談家庭歷史的製作,1948年出生在台北的他,最喜歡他家的後花園──孔廟,晚近退休,投入家譜歷史科技製作工作,影響許多家庭,他表示一切是神給他的主意。
文/邱美都2010.07.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