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員林百果山下美麗的峰園別墅是前人長眠的佳城(楊銘欽攝2008)
美麗的風水別墅
文/邱美都
《員林三塊厝》2009
三塊厝埔矗立員林東區公園暨第一公墓興建納骨塔工程公告牌,由萬波苗建築師律師事務所監造,六合營造股份有限公司施工一年,2007年6月止。雙十粉色系的風水別墅,矗立第一公墓坡頂,這座耗資一億六千萬的第一公墓納骨塔,佔地十八公頃
,周邊環境清雅視野佳,座東朝西,具流線別墅造型,地上三樓,小公園花草綠蔭,跳脫傳統高塔八卦型建築,往西鳥瞰中州技術學院和員林街,除了二公頃
公墓主體建築外,六角亭巷道東有綠化造景。
民政課長李秀銀表示,納骨塔一樓供奉三寶佛,塔內三樓設5,055個骨駭櫃、18,293個骨灰櫃、934個夫妻式骨灰櫃及2,880個神主牌位,共二萬多個塔位。大峰、鎮興、南東里居民八折,安座前十天,嘉義市政府和二林鎮公所二十餘人參訪。
2008年3月28日星期五舉行入火安座大典,普渡儀式與場面盛大空前,主辦員林鎮公所邀集南東、鎮興、大峰里與妙惠慈善會、愚人志願服務協會等單位協辦,八個工作組有指揮中心、普場、供品、服務、金紙、清潔、機動、交通。入火安座大典依照民間習俗祭典贊普流程舉行,上午九點邀請南東、鎮興、大峰里地藏王菩薩、觀音佛祖、玄天上帝、馬舍公、福德正神等五神尊進駐,晚上子時進行「置天台秉上界」祭典。鎮長吳宗憲、主秘唐國傑、民政課長李秀銀等為此齋戒三天,以祝禱天人永利鎮運康隆。
打石巷吳淡松父子主持團隊依道教儀式,在納骨塔前設壇誦經消災祈福,辰時起鼓、起請聖真(7:20)、壇神開光、奉安香味,己時三聖地藏開光(9:20)、禮佛宣經,午時入火安座(11:20)、午獻妙供,未時宣經禮懺,申時迎請大士(15:00)、普場開香(15:30)、酒孤淨筵(16:20),酉時座棚奏月(18:00)、鎮長請師(18:20),戌時登台說法(19:00)、施食普渡,亥時享食化財(21:00)、送孤回向(21:30)、繳經完懺、法喜充滿(22:00)、敕符謝壇、道場圓滿、功德無量。
普渡連桌十八直排十四橫排相當壯觀,普場東北端,鐵架上開腸剖肚的大豬,八頭成排,五排整齊畫一,豬背上蓋滿完稅紅印,嘴咬一粒柑,頭插一支大貢香,貢香下粘著供牌,供牌寫著敬獻者姓名,頸上掛紅布,近五十隻豬向西整齊排開。普場面西正中央主桌為鎮公所,還有鎮公所各課室、全鎮四十一里、各廟宇、學校、企業等虔誠設桌普渡,在地庄民表示這是彰化縣規模最大的普場。每一連十二桌,共計四千五百桌,加上民眾自動祭拜的零星供品,場面浩大壯觀。每一連桌前簡單標示單位名稱,擺設八仙彩桌群,上方結滿臨時燈泡,桌前設臨時香爐,置放塑膠圓臉盆,盆中放一條毛巾。

員林百果山峰園納骨塔落成普渡,三義社區捏麵藝術供品很吸睛〈楊銘欽攝2008)
供桌上整齊排開各日常生活食品,諸如沙拉油、食品罐頭、水果、鮮花、麵線、餅乾、米粉、白米、香燭、金紙、鹽、醬油、綠豆、乾麵、蔬菜、菜脯、肉脯、可樂、汽水、冬粉、飲料、糖果、果凍、八寶粥、泡麵等,葫蘆型紅紙牌或三角小旗,寫著信士敬獻者姓名。三義社區發展協會特別聘請捏麵師傅,到社區教里民製作栩栩如生的動物捏麵盤,有十二生肖、各種常見水果、豬羊等藝術供品,加上日常生活食品,整連顯得特別,里長許文樟等六位里民,向民眾介紹實用又藝術的DIY供品,引起不少信眾佇足圍觀。
下午三點迎請大士,紙糊大力士與高登佛地,被數位穿橙色制服的清潔隊員抬著,由吳鎮長與唐主秘帶隊,隨著瑞發壇黃袍道士吳淡松子、兩黑袍道士之鈴聲、兩引者鼓聲與鑼聲,由塔前隆重請到普場前方安座,三開間布帆不見天,一間安座高登佛地魂祈,一間安座大力士爺,各有兩圓供桌,上頭擺著五牲、四盤水果、三菜碗、三杯米酒、一對鮮花、一個香爐、一對葫蘆燭火,紙糊大力士站在方桌上,二呎三吋的圓鐵盆沙土,成為大貢香插爐,方桌前粉紅薄紙寫著「現大慈悲、紫竹林中觀自在、白蓮座上現如來」。鎮公所人員、里長、代表會、社團、十二生肖人士等,四排祭祀代表人群斜披無名紅聯,加上穿澄色制服的清潔隊伍,人人手持一支大貢香,瑞發壇男誦經團五名在供桌前低聲誦吟。

下午開香,員林吳鎮長帶領十二生肖人士與相關代表人物上香祈求境內平安(楊銘欽攝2008)
三點半準時開香,眾人虔誠禮拜,向大力士爺三鞠躬,集香插爐中,祈求平安賺大錢,於是各連桌單位人士手持一束線香開始祭拜,桌上每盤供品上一一插線香,香煙參起,祈求今年平安大吉利。普場西南端,怪手迅速開挖一長方形坑溝,好幾部清潔車緩緩穿梭各連桌間收集金紙,運載至臨時挖掘的坑溝內集中燃燒,坑溝邊早已集中一座小山的金紙待燒。
普場北面大埔厝棚架是服務休息處,妙惠慈善會員穿著澄色背心熱心進行供品引導服務。公路兩旁出現許多趕集小攤販,有大腸包小腸、燒酒螺、飲料、涼飲、水果車、冰品、烤小卷、烤魷魚、鳥蛋、檳榔、傳統小吃、布偶、杏仁茶,原大峰社區目仔窯遺址充作臨時停車場
開香後,會場上熱鬧滾滾,塔前歌仔戲高分貝演出,普場上百果山新樂園與東山黑番布袋戲相互「拼陣」,黑番父子一輛發財車、一卷錄音帶、二十幾個布袋戲偶,前後扮仙加上劇情演出,兩小時的布袋戲營造熱鬧氣氛;吳宗樺團長熟練地演出李哪吒鬧東海,名劇團拼陣熱鬧滾滾,黑番布袋戲曾獲彰化縣磺溪戲劇獎,新樂園布袋戲曾獲教育部薪傳獎,純熟的傳統藝術演出,戲棚下熙來攘往的人群,往往只是稍微駐足過目幾分鐘就離開,走馬看花無心觀賞,精彩的台灣傳統藝術文化,就這樣在觀眾冷漠的眼神中蕭條了、被忽略,早年全家大小自備矮凳與長椅條,台下始終看戲的情形,至少已經消失二十年了囉!
納骨塔前柏油路平坦,高掛紅布條「員林鎮第一公墓納骨塔入火安座大典」,布帆六開間搭起。來自花壇的娟娟歌劇團,九名演員濃妝豔抹上演歌仔戲劇,演戲者敬業,台下卻人影稀疏,這情景已見怪不怪了。塔前布帆下,外燴者忙進忙出,晚餐準備四千五百份滷湯,十二桶香噴噴伙食,發財車後塞滿保麗龍碗、免洗竹筷,一桶桶白飯、黃麵線、白菜滷、爌豬肉。塔前廣場布帆內的道教誦經壇依儀式程序進行,從清晨七點二十分起鼓,到夜間十點功德圓滿,誦經消災祈福。
嶄新的納骨塔掛著麒麟巷一一五號的藍色門牌,一座大香爐置放門前,一對前庭粉紅色圓柱張貼紅對聯「願四季平安永消災難,望諸神護佑早降禎祥」,塔前高聳的福德正神成為地標,只見巨大的土地公神笑臉迎人,身穿黃袍頭戴老爺帽,右持柺杖左拿元寶,站在灰泥基座上向北遠眺,象徵著平安與發財。鎮代表林玟佑夫婦與多位熱心人士,接陸續走入觀看塔內設施,正殿高挑,三座一樓高的釋迦摩尼佛朝西盤坐,左右安座四尊小型地藏王菩薩,左右二樓高壁上,安座二十八尊與人同高立型的釋迦摩尼佛,莊嚴肅穆守護靈塔,從塔前向西遠眺,一百八十度的視野一望無際,已清埔的枯乾野草漫漫,普場浩大如海,左前燒金紙的一片白煙直上,遠端的員林街屋密集,形成員林鎮難得一見的畫面。
三塊厝埔轉型為美麗的風水別墅,一掃過去荒蕪驚悚樣貌,空氣中散佈著人靈合一的氣息,據說還曾吸引新婚佳偶到此拍結婚照呢!未來此地將成為社區營造的活動據點,帶來新的氣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