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員林郡文史
2010/02/11 14:47

北門的員林列車1905啟動至今百餘年,好戲陸續上場,將收錄在嘟嘟的村史裡〈楊銘欽攝〉

北門的員林列車1905啟動至今百餘年,好戲陸續上場,將收錄在嘟嘟的村史裡〈楊銘欽攝〉
《員林大北門風情—--杉橋十七份》
指導彰化縣文化局
辦理員林鎮公所
文字10萬字、圖250張
諮詢康原、總校閱盧胡彬、校對張嘉政/曹武賀/楊惠倪
作者:邱美都、楊銘欽
歡迎專家學者以及舊雨新知
不吝指教支援
撰寫重點
1730年員林成庄,1740年成街,即出現東西南北四門的地名,其中林仔街北門亦是重要的生活圈,日治時期快速發展,形成員林新街的繁華氣息,日漸擴增為「大北門」的豐富生活圈,成為員林鎮重要的區域。
本書以員林北門為撰寫源起,也就是和平街、中山路二段、萬年路三段(八堡圳)所形成的扇形街道區,續為大北勢角所形成的大北門生活歷史。
今日的員林大北勢角依舊保留幾處傳統民居的三合院落,還有一片綠野平疇,農村與商圈交織的員林大北門風情景致,2009年員林鎮通過184公頃的都市計畫案,杉橋十七份的農村景觀進入傳統與現代開發的轉型期,多處三合院與田野未來幾年將可能消失,因而撰寫《杉橋十七份》的村史,顯得相當重要。
清領時期的員林大北勢角「杉橋」大庄,日治時期改為「十七份」庄,戰後獨立為三橋里,境內處處綠野平疇,戰後經都市計劃重劃為住宅區,人口發展快速,晚近析分為三橋、三信、三多、三愛等里。
「三橋里」位員林之北,北與大村鄉美港村為鄰,東臨西東里、西臨三信里、南與和平里、仁美里、三和里為臨。境內因屬重劃區,姓氏繁多,其中以從大庄遷入的賴姓居多,里長多數由賴姓擔任。
「三多里」在1993年由三橋里析分獨立,0.55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東與三愛里為鄰,西與和平里、南平兩里為鄰,南為三信里,北與大村鄉為界。境北中山路北端有中山工業區,區內廠商數十家,尤其是汽車販賣、修護保養廠等林立,加上員林汽車客運公司、中國石油公司加油站、昇財麗囍大酒店等,是三多里工商繁榮區。另有佛光山員林講堂、五福宮、三橋郵局、張厝百忍堂曙園、高級住宅群、幼教學園等生活據點。
「三信里」北與三多里為鄰,東鄰三愛里,西鄰和平里,南與仁美里為鄰。里內有僑信國小、地檢署、彰化地方法院、法院宿舍、看守所、三樺公園、普天宮、五福宮等重要據點,尤其是中山路兩旁律師事務所林立,形成員林一個重要的生活圈。
「三愛里」小吃店林立,里民以公教人員居多,大同路為主幹道,每到上下班時間車輛出入頻繁。境內住宅多,蓮社、三角公園變成特別的據點。
撰寫方式
基於多年撰寫地方文史的豐富經驗,擬欲於99年二月籌備完成,同步展開田調、史料搜集、耆老訪談、社區踏查等工作,結合員林大北門地方人力物力資源,積極搜集相關文獻分析梳理。
春夏透過系列專訪、搜集、體驗、口述、彙整、撰述等,將編採資料交叉比對,以嚴謹深入有感情的方式撰寫,引導鄉親加入社造運作行列,經由在地人在地心,以報導文學的共鳴,加上詩歌和彩繪,交織古文物和老照片的影像,在架構完整的歷史背景中,呈現員林鎮大北門人文歷史興替風貌,營造有文化氣息的員林都市。
經過秋季修正校對,期望在2010年底完成《員林大北門風情—杉橋十七份》的書寫,2011年元月將可以與鄉親見面。〈書名暫定,以付梓為主〉
感謝對書名提出建言的夥伴
嘟!
嘟嘟的村史列車啟動了!
敬請持續支持鼓勵,謝謝!
敬祝
虎年吉祥如意 健康快樂

邱美都2004-2007的著作與獎項〈楊銘欽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