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員林百果山泉州寮吳家新樂園布袋戲團獲教育部薪傳獎(楊銘欽攝2008)
新樂園布袋戲
文/邱美都2008
廟埕黃昏 大細漢
坐甲亂紛紛
阮
點一支新樂園 吞雲吐霧 攏無準
趕緊
坐安穩 新樂園布袋戲 扮仙來見君
柴頭尪仔 怎樣遮溫存
乎阮 半瞑睏袂春
武館曲館 有路來
泉州寮吳土湠四代
清發 清源 清秀
兄弟狀元才
臺灣布袋戲行一派 出國續攤
阿督仔喝厲害
百果山戲齣 通人知
百果山布袋戲家族
文/邱美都,《百果山的春天》,2008
泉州寮吳厝是新樂園布袋戲發源地,有吳氏家族共同的生活記憶舞台,然而1995八卦山隧道工程開挖,延陵堂因位在隧道口上方,2000年後,吳楓和吳番派下兩延陵堂被迫拆除,十七世吳氏十兄弟、十八世十八兄弟家庭,被迫遷居四散,辛苦打造的新樂園布袋戲基地會解散嗎?
出水里12鄰湶洲巷的門牌依舊掛門上,三合院古厝拆除,泉州寮由吳番草創的第五延陵堂消失,清發三兄弟布袋戲家族只好另覓住所,原本正身三護龍的紅磚厝全被徵收拆除,現場只剩一塊圍著鐵絲網的野草空地,二條四米東西向產業小路,留下左護龍兩磚屋。另左護龍北側建起簡單幾間平房屋居住,北邊仍是茂密荔枝園,園中兩座祖墳,搭起的簡易鐵棚架成為練習場,布袋戲台委屈搭在棚架下,道具、音響、設施、戲偶等塞滿鐵架空地,克難廣場依舊不減精湛技術,澆不熄半世紀對布袋戲劇的熱愛,劇團越來越壯大,戲碼越來越引人,布袋戲人生反映早年台灣社會地方民情。
吳土和布袋戲泰斗黃海岱世交,常有往來,當吳土八十大壽時,黃海岱到吳厝親自演布袋戲祝壽。吳清發和雲林黃俊雄世交,清發三子宗樺拜黃俊雄為師呢!巧的是,清發妻舅也叫黃俊雄,早年和清發學習布袋戲演出,早已自創「員林黃俊雄布袋戲」,團址就在百果山下。1997年吳土仙逝後,清發擴大團務,在百果山原牌樓下,員水路和山腳路叉口員水路一段182號成立三團,以方便對外聯絡,一團主清發,二團主宗華,三團主清秀。
俗話說:「三分前場七分後場」,成功的布袋戲演出,除了精湛前場外,後場樂師十分重要。要能成功促進戲碼氣氛營造,傳達戲中人物喜怒哀樂;讓觀眾快速分辨生旦淨末丑雜角色。亦可分段戲碼情節,順利連接場次,讓換幕效果熱場,轉換戲碼空間,尤其是馬蹄聲、馬鳴聲、鳥叫聲等聲響搭配,往往增加戲曲扣人心弦的動人效果,泉州寮十七世吳氏三兄弟承其父志,將百果山布袋戲傳揚全台。

走訪布袋戲大師吳新發(楊銘欽攝2010.02)
湶洲巷荔枝園吳家,十幾株小葉欖仁樹排排站,一條小山徑溜進簡單屋舍,聖后宮後方的新樂園布袋戲三合院消失,留下右護龍三間紅磚灰瓦,但布袋戲藝術文化卻依舊在克難環境中,年年締造佳績。吳氏三兄弟新樂園掌中戲劇團,常獲總統召見,2006年當場送春聯,高雅的隸書字體書寫「紫燕黃鸝歌應旦,紅羊蒼狗換流年」,張貼在清發鐵皮屋門上,輝映吳家對台灣布袋戲文化的執著與傳承。泉州寮從吳氏三代在掌中戲的執著和發揚,堪稱「員林之光」。
走訪泉州寮吳氏家族戲劇性家族史,從篳路藍縷入墾,無頭祖先困境,到文秀才平反;從荒腔走板的童年培訓,到精湛的戲劇生命傳達。吳氏家族生命如戲,戲如吳氏家族生命;從街坊鄰里民戲,到海內外巡迴公演,吳氏家族散發員林人踏實前進的精神,留與後人豐富的台灣傳統戲劇文化資產。

泉州寮傳說百年石神王公家己會請戲,小廟後方的九芎樹和龍眼欉
都已經有上百年以上,泉州寮的地標在青山國小上方,
聖后宮泉州寮媽祖宮的下方。(楊銘欽攝200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