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門大腳印』話說百年生活,邱美都新書發表、為地方紹述史蹟! |
身為生活老員林人,您還記得五零年代蕃薯市、打石巷、第一市場那時後的模樣嗎?
您要如何告訴子孫,打石巷何以名之、蕃薯市如何成市、昔日員林最繁華之區域的變貌?
2月8日春節前夕,身為靜修國小輔導主任的本校資深同學邱美都小姐,將一年多來在員林大南門劬心勞力所蒐集的史料與圖片編輯成冊,以名之『南門大腳印』,正式在員林鎮公所發表。
此本新書為邱主任第七本村史作品,在2004年彰化縣政府提倡
“大家來寫村史”後,時在本校選讀康原老師台灣文學課程的她,即埋首投入地方文化史蹟展現的工作,從『員林鐵枝仔路』開始,她與夫婿楊銘欽先生步步踏尋全鎮,探訪員林成街280年間的過往。
身為教育輔導的工作者,卻以盡心發揚地方文史為職志,邱主任說:
查史、寫史幾是她與夫婿倆人生活的全部。數年多以來只要一有空檔夫妻倆必帶著相機與錄音筆探訪鎮境處處,雖然常有人因疑慮而相應不理,夫妻倆仍充滿著熱忱將地方耆老腦海的記憶與留有的泛黃老照片轉換成篇篇動人的史集。
提昇心靈與生活最佳的途徑就是時時在學習!自本校創辦第二年,邱主任即成為本校期期學習的資優生,從康原老師的台灣文學、凃富籐老師的祭典禮儀、歡喜學廣播、手語班….,每一種課程皆可為邱主任帶來豐富的生活樂趣。尤以在康老師的教導下,更讓她就此與文史學創作密切結合,至此成為穿梭百年時空的紀錄者。
『南門大腳印』由12萬字與350張相片組合而成,詳述員林街道變遷的始末,是保留印像最齊全的著作。邱主任與夫婿期望藉由這本村史再次喚起老員林塵封的記憶,並能教育下一代『認識自己,先從這塊生長的土地開始』。
|

從跟隨康原老師學習台灣文學寫作開始,邱美都主任將村史編撰視之為個人職志。

『穿越南平庄』榮獲國史館台灣文獻獎的肯定。

學習祭典禮儀讓邱主任更瞭解民俗與宗教的原由與典故。

手語班讓邱主任多學一種聽不見的言語。

與夫婿楊銘欽遍訪在地生活,夫妻倆樂在傳承文史的領域。

在鎮公所支持下,邱美都所著之員林成街280年的歷史一一問世。

『南門大腳印』以12萬字、三百多張相片,詳實載明大南門數百年的變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